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县域经济保持了增长加快、活力增强、民生改善、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在构建和谐奋进新麟游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综合 经过初步核算,市统计局评估,全县完成麟游生产总值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1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88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2亿元,增长14.3%。 2007年,第一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51%,第二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48%,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01%;三次产业的结构由2006年的 37:28.5:34.5变为39:27:34。(表一) 表一:麟游生产总值(GDP)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8%。其中,食品消费价格指数111.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2.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1%,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5%,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3.6%。 一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3.89%下降了0.09个百分点,在4%的计划控制目标范围之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业特色产业规模不大,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固;工业经济规模小,效益低,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力不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 二、农业 200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41099万元,增长22.0%。其中:种植业完成14690万元,增长25.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436万亩,比上年减少1.3%,粮食总产量6.41万吨,减少3.89%,夏粮播种面积13.536万亩,增长2.1%,总产量1.76万吨,增长1.3%;秋粮播种面积17.9万亩,总产量4.66万吨,减少5.7%;蔬菜播种面积2.21万亩,总产量52662吨,是2006年的7.6倍;烤烟种植面积2.09万亩,总产量2618吨,分别增长36.6%和24.9%。(表二) 表二:主要农产品产量
畜牧业完成总产值25050万元,增长23.4%,占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的60.9%。全年肉类总产量10079吨,增长2.23%;禽蛋总产量763吨,较上年减少23.0%;蜂蜜386吨,是2006年的4.4倍;年末牛存栏6.62万头,猪存栏1.03万头、羊存栏20.4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85%、-6.3%和16.7%;全年牛出栏3.61万头、猪出栏1.098万头、羊出栏18.03万只,分别增长5.24%、-3.7%和1.0%。(表三) 表三:畜牧生产情况
林业完成总产值1176万元,减少21.9%;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万亩,减少40.4%,完成“绿色宝鸡·麟游”植树40.7万棵。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1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0%;化肥折纯量7317吨,比上年增长3.65%;地膜268吨;农药使用量6.39吨;年末沼气池个数3826个,比上年增长17.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507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115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959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22%、24.4%和8%;产品销售率为8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率为91.2%,规模以下工业销售率为86.3%。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88.89%,比上年降低96.24个百分点;利润率为2.6%,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表四)
表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6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县完成全社会投资41364万元,比上年增长61.0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34893万元,增长62.75%;农业完成17541万元,增长94.8%。新增固定资产32775万元,增长41.83%;施工房屋面积88785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62892平方米,分别增长17.58%和27.9%;施工项目个数75个,增长74.4%,投产项目61个,占项目总数81.3%。 从投资完成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541万元,增长94.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173万元,增长78.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650万元,增长18.1%。 在总投资中,个人投资额为6471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5.64%。 表五: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在投资总额中,新建项目投资25544万元,扩建项目投资3071万元,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11272万元,纯购置投资1477万元,分别占全社会投资的61.8%、7.4%、27.3%和3.6%。 五、贸易 2007年,全县共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23.8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批发业完成1751.2万元,增长15.7%;零售业完成17539.6万元,增长13.6%;餐饮业完成2519.7万元,增长16.0%;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体经济完成总额138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6%。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来看,县城地区销售总额为15183.7万元,增长12.81%,县城地区以外销售总额为6640.1万元,增长16.6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2278万元,比上年增长6.0%。 年末电话用户达23817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4000户,分别增长23.85%和21.74%;农村电话用户达9500户,增长26.9%;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147万元,增长3.2%;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 货物运输总量200万吨,比上年增长10.0%;旅客运输总量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全县交通运营里程1145公里,增长2.24%,营运总收入4510万元。 全县接待入境旅游者8.52万人次,占市上下达任务6万人次的142%,比上年增长46.14%;新建西海口公园、天台山花园、城雕、垃圾填埋场、唐林苑等基础设施扩展了城区,完成了点亮工程,使城区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逐步显现,全年共完成旅游业综合收入5180万元,占市上下达任务3500万元的148%,增长115.07%。 七、财税、金融、保险业 2007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38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23.08%,超收213万元,同口径与上年相比增长44.19%,增收313万元。实现财政支出15099万元,占调整预算支出的125.07%,同比增长44.75%,增支4668万元。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50319万元,同比增长38.96%,其中居民储蓄33559万元,同比增长17.76%;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8478万元,增长10.23%。 保险业全年保费收入595万元,比上年增长17.13%,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205万元,增长38.51%; 人身保险收入390万元,增长8.33%;全年保险赔款给付126万元,增长23.52%。 其中财产险给付90万元,比上年增长 28.57%,人寿险业务给付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教学点)107个,其中小学(教学点)97个,普通中学8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1个。全县教职工总数为1034人,减少15.86%。其中小学校教职工总数为553人,普通中学427人,职业中学32人,幼儿园22人;男教工683人,女教工351人。 各类在校学生数16196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8724人,幼儿园237人,初中在校学生数5337人,高中在校学生数1273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为625人;高中在校学生数仅占全部在校学生数的7.18%。 各类毕业生总数为3968人,其中小学毕业生为1921人,普通中学毕业生人数为2047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47.4%和52.6%。 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7%,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36%,比上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 科技工作依照“科技兴县”战略,围绕主导产业、卫生防疫、扶贫开发等方面举办各类培训班230多场次,受训人数1.5万人次,印发各种培训资料2.5万余份,发放各种科技书籍2000册,展出宣传版面230块。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各种艺术表演团体举办各类演出590余场次;民间艺术方兴未艾,社火、剪纸、书法等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书法、绘画全年共展出六期;出刊发行各类书籍十一种7000余册(期);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320户,比上年增长8.0%;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6%;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100%;全年共放映电影1324场次,观众达30万人次;全县共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全县共拥有卫生医疗机构26个,其中医院18个,社会办医疗机构9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数291张,其中医院291张。 全县卫生技术人员336人,其中医技人员279人,分别增长0.6%和0.72%;村级卫生室89个,从业人员110人。 全县各类医疗机构共诊疗55.24万人次,健康检查1.75万人次,分别增长24.9%和16.67%;住院病人治愈率达到64.18%,较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病床使用率达到21.26%;五苗覆盖率达到99.68%。 年末拥有体育场1个,全民健身场地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青少年体育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群众性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民意技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跨入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之列,在省市举办的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59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总户数24608户,增长0.6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88060人,增加600人,增长 0.68%。其中男性人口46088人,女性人口4197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3%和47.7%;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为76114人,占总人口86.4%,非农业人口11946人,占总人口的13.6%。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9.65‰、5.77‰和3.88‰。 2007年,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7751万元,增长32.79%,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7847元,增长37.4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863元,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10元,增长18.4%;全县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到3787元,增长16.2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054.1元,增长40.60%。 2007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了55.9%和83.7%。县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资金达到1258万元,比上年增加695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和城镇居民少儿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地膜玉米补助、小麦良种补助、粮食综合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群众从中受益2800万元。 注:1、本公报中各种价值指标均为当年价;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2、各种收入指标均末扣除价格因素。 3、人口数据为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三率”为计生部门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