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麟游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政协麟游县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大会发言的复函

发布时间: 2025-07-09 08:16:03

类别:A类 

签发人:惠剌科

麟文旅函〔2025〕8号

赵会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培育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按照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的突破点、切入点和全域旅游的引爆点,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配套完善旅游设施,依托山水田园休闲农业观光带,探索“旅游+”新模式,扎实推进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乡村民俗特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成效

一是特色项目带动“提质增速”。我县精准推进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创建。九成宫镇铁炉沟村、酒房镇万家城村成功入选宝鸡市第一批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推荐名录,酒房镇卞坡村、九成宫镇西坊村成功入选宝鸡市第二批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推荐名录,崔木镇崔木村成功入选宝鸡市第三批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推荐名录。常丰镇常乐园乡村旅游一期项目成功申请省级旅游专项资金70万元。九成宫镇西坊村、酒房镇卞坡村、崔木镇崔木村分别获批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10万元。

二是新兴业态培育“亮点纷呈”。结合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特点,酒房镇细川谷露营基地全面升级,推出篝火晚会、萌宠乐园、鸵鸟宴以及蛋雕工艺品等文旅产品,与万家城村串点成线,打造“乡村有古建”旅游线路。西坊屯头采取“露营+”模式,拓展多种游玩新业态,探索建成集烧烤、垂钓、露营、休息娱乐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基地。铁炉沟村有效利用农村闲置资源,采取村集体投资建设方式,建成麒麟祥舍、铁炉沟驿站等庭院式民宿,改造窑洞宾馆3处,建成网红秋千、马场基地、攀岩等娱乐服务设施,打造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崔木镇龙岭山庄提档升级,与知青大院实现业态互补,推出知青食堂等极具特色的新产品,全方位满足游客旅游新需求。常丰镇、丈八镇依托中蜂、黑小麦、苹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蜜泉”蜂礼、“金蕊皇菊”等系列产品,带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持续上升,农旅融合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强劲引擎”,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驱动力。

三是人居环境提升“景上添花”。全县各镇各部门扎实推进落实“十个一”“10+4”工作部署,改造提升“村史馆”,拓展延伸“幸福院”,建立村级志愿者服务站,凸显麟游人文特色。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清理村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提升镇村容户貌,全面整治河道、过境道路脏乱问题,有力推进麟游天更蓝、水更清、场镇更整洁、秩序更井然、环境更优美。

二、下一步工作

发展乡村旅游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规划、保护、投入、宣传等要素,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旅游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编制完善乡村旅游规划,让乡村旅游建设“动”起来。按照“理念、商机、旅游、品位”要求,以构筑“麟游九成宫 千年避暑城”旅游形象,努力建设隋唐文化、楷书文化品牌,全力打造以自然生态为主体、以休闲农业为依托、以特色产品为优势、以民俗风情为品位的隋唐历史文化与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在战术上,以打造两大工程为主线,即打造以隋唐文化和楷书文化为品牌的旅游文化工程,以西坊屯头、细川谷、龙岭山庄、童山银杏为主体的生态观光工程,推进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按照村镇功能旅游化、建筑风貌景观化、文化氛围个性化和服务经营规范化的要求和“建设一片新村,就是一片景点”的思路,围绕特色产业带动型、古村古树型、景区依托型、现代农业型、农场庄园型等各色农村旅游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各旅游景区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规划实施实现旅游资源的保护,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力争把景区沿线的每一乡村、每一景点都建成精品、亮点。

二是加强生态与文化保护,让乡村旅游环境“美”起来。增加生态公益林比重,对破坏山体和公路沿线进行绿化,对破坏环境企业采取关停或搬迁等举措,保证青山、绿水、蓝天永驻。同时注重文化的发掘和整理,对全县文化进行整理,重点抓好隋唐文化和楷书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利用工作,通过保护性景点建设,形成以隋唐文化为主的历史古迹游和以楷书文化为主的书法研学游。同时,还要加强木偶戏、地台社火、血条面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工作,使旅游与文化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三是实施多种经营体制,让乡村旅游产业“活”起来。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旅游开发经营模式,通过引进外资、民营股份合作、集体经营、集体与民间闲散资金相结合等方式加快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逐步改善“吃、住、行、游、购、娱、健、学”条件。围绕乡村旅游规划,策划出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吸收外来资金参与重点景区建设。积极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将资金投入农家乐、旅游运输、旅游商品开发等旅游项目,形成人人议旅游、人人搞旅游的大好格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对部分投资小、效益小的景区景点进行“收编”,走集团化发展道路。通过集约化管理和增加投资强度,助力重点景区提档升级、焕发新颜。同时,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四是完善旅游要素保障,让乡村旅游体验“优”起来。积极挖掘本土风味,对农家乐实行“明厨亮灶”,结合地方食材打造IP。推动民宿提质升级,打造民宿集群,出台支持民宿发展政策,推动杜阳拾屿等新建造民宿投入运营。优化乡村旅游导览系统搭建,在景区景点进出口统一设置乡村旅游指示牌,方便游客目的地及线路规划。丰富“游购娱”体验供给,增强消费黏性。设计深度体验产品,针对地方特色推出“非遗研学游”“农耕体验游”“红色记忆游”等特色线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推动土特产变现,将农产品包装成伴手礼开发文创产品,提升附加值。在各类节会活动中设立“乡村振兴集市”进行展销,促进增收变现。定期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创意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激活乡村文化活力。

五是加强个性宣传推介,让乡村旅游名声“响”起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矩阵。线上,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旅游网站等,发布乡村旅游资讯、图片、视频和详细攻略等内容,吸引潜在游客关注。线下,参加各类旅游展会,举办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推介会,与旅行社、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客源市场、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同时,注重挖掘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亮点,如独特的民俗文化、优质的农产品等,进行精准宣传,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县乡村旅游在专业、高效的宣传下,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张亮丽名片。

感谢您对我县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麟游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7月7日

(联系人:杜丹    联系电话:0917-796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