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文字解读】:《麟游县2025年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3-27 18:23:46

原文链接:麟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麟游县2025年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一、起草背景

按照《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相关要求,今年将对我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进行复审。为进一步提升全县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推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确保2025年顺利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实施健康麟游战略,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创造和维护健康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整体提升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确保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三、工作措施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慢性病防控政策

1.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镇、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麟游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由卫健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日常工作。

2.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麟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期发布慢性病及社会影响因素状况报告。

3.保障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专款专用。

4.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将慢性病防控工作融入各部门工作制度,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

(二)控制危险因素,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1.开展健康支持环境建设。城区要做好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建设。居民小区增加健身设施,建设15分钟健身圈,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开展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酒店)建设。开展健康家庭活动的健康社区2个以上,健康单位、学校、餐饮(食堂、餐厅/酒店)每类不少于10个。

2.提供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在全县各村(社区)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并提供个体化健康指导。

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县组建群众健身团体5个以上,每年至少开展1次多部门参与的集体性健身比赛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0%以上。学校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课间操制度全覆盖。

4.开展烟草控制,降低人群吸烟率。辖区有禁止烟草广告的政策文件,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设置禁止吸烟警示语和标识全覆盖。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建设覆盖率100%。

5.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面向目标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

(三)整合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

建立防治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制订实施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的运行、质控、绩效评价机制。

(四)广泛动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膳食、促进健身活动、保持心理平衡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使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60%。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100%,健康教育课包括营养均衡、口腔保健、健康体重、视力保护等内容,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课程≥6学时。

(五)夯实基础,规范慢病患者管理

1.开展重点人群和职工健康体检。提高个人健康档案与健康体检信息的利用,逐步形成高危人群管理模式。每年学生健康体检率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分别达到90%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每两年1次体检覆盖率达到50%以上。

2.应用推广成熟的适宜技术,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以上,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3.建立慢性病患者服务体系。依托信息平台实现分级诊疗,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

4.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率和规范管理率。

5.开展口腔疾病防治。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口腔疾病防治,在全县各小学实施6-9岁儿童龋齿窝沟封闭,同时开展社区健康口腔活动。

6.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县镇医疗机构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7.做好慢性病医疗保障。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

8.构建区域信息平台。建立完善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机构、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各级医疗机构诊疗信息共享。

9.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促进医养结合。

(六)加强监测评估,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1.开展质量控制与监测调查。建立慢性病发病、死亡病例信息登记监测体系。加强慢性病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推动卫生系统内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提高慢性病监测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新发展。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探索适宜可推广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