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3”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即公开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标准三个焦点,抓实农户自主申报、镇村干部排查、部门数据比对三线联动监测,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六举措对接帮扶,把好县、镇、村三级解除关口。
2.“1+5”工程:即规划实施巩固成果提档工程、产业发展提质工程、生态环境提优工程、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基层治理提效工程、富民强村提速工程。
3.两联一包:即副省级以上现职领导干部联系一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包扶一个重点村;省级各部门、各单位联系一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帮扶一个贫困镇,包扶一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
4.“两通”目标:即通客车、通硬化路。
5.双高双普:指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
6.“专精特新”企业:即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7.“158”战略:“1”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5”是以五个麟游为发展战略目标,即建设生态麟游、创新麟游、人文麟游、康养麟游、幸福麟游;“8”是以八大基地建设为主要任务。
8.“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9.一城一区多中心:即县城+陕西麟游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镇中心社区。
10.三馆一中心:即标准化游泳馆、体育馆、乒羽馆和全民健身中心。
11.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的控制红线、水功能限制纳污红线。
12.六改工程:即农村坡田改梯、供水改抽、县道改双、电路改伏、通信改G、燃料改绿。
13.一约五会:“一约”指村规民约;“五会”指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孝善理事会。
14.三绿三品:“三绿”指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加工。“三品”指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建设。
15.“十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指有牌子、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章程、有制度、有账务、有证书、有经营、有效益的合作社。
16.“1+12”物业式管护机制:“1”指《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12”指通村公路养护、小型水利工程、饮水工程、公厕、互助幸福院、卫生室、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电力设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环卫设施管理办法。
17.三包一解一优:即包企业、包项目、包招商、解难题、优服务。
18.城市更新:指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19.僵尸企业:指丧失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即政府补贴或银行续贷来维持生存的企业。
20.“114”县城精细化管理模式:指一个中心指挥,即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一套运行机制,即“374”精细化管理机制。四支队伍保障,即机械化清扫队伍、环卫工人队伍,绿化保洁员队伍、城管执法队伍。
21.“小巨人”企业:指从事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领域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科技型企业。
22.河湖“清四乱”:即清理整治河湖乱采、乱堆、乱建、乱占。
23.“双碳”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
24.“双控”要求:即能源消费总量与社会用电总量双控。
25.“两高”项目:高耗能项目、高排放项目。
26.麻雀学校:泛指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学校,特别是在校生10名学生以下农村小学,以及分散的教学点。
27.“双减”政策: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8.“三学三赛”活动:即学政策理论、学先进理念、学成功经验,赛课改课、赛教学设计、赛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