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着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一、综合
经过初步核算,省、市统计局评估,全年生产总值411530万元,比上年增长22%,增速比上年加快了1个百分点,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又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375万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10560万元 ,增长41.1%;第三产业增加值38595万元 ,增长9.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5123元,增长91.5%。按2012年12月31日的外汇牌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260.9美元。
2012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6%,比上年下降13.7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4.99%,比上年提高12.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5%,比上年提升1.6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2011年28.7:53.3:18.0变化为15.2:75.4:9.4。
表一:麟游生产总值(GDP)
指标名称 |
绝对值(万元) |
增长速度% |
生产总值 |
411530 |
22.0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62375 |
6.0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310560 |
41.1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38595 |
9.0 |
2012年,全县完成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16.87亿元,增长95.0%;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经济总量(GDP)的比重为41.0%。
二、农业
全县完成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95471万元,同比增长6.3%。完成农业增加值62375万元,同比增长6.0%。
种植业总产值28609万元,增长4.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3453亩,比上年增长2.1%,粮食总产量达到63284吨,同比增长17.2%。其中夏粮面积129807亩,增长1.7%,总产量为14651吨,增长13.5%;秋粮播种面积183646亩,增长2.3%,总产量为48633吨,增长18.3%。蔬菜种植面积31934亩,增长3.3%。烤烟种植面积20393亩,增长1.5%,总产量为2045吨,增长3.6%。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111亩,总产量1229吨,分别增长-11.2%和-7.3%(表二)。
表二:主要农产品产量
名称 |
单位 |
2012年 |
增长% |
一、粮食总产量 |
吨 |
63284 |
17.2 |
夏粮产量 |
吨 |
14651 |
13.5 |
秋粮产量 |
吨 |
48633 |
18.3 |
二、油料总产量 |
吨 |
1229 |
-7.3 |
三、烤烟总产量 |
吨 |
2045 |
3.6 |
畜牧业总产值53311万元,同比增长11.8%。全年肉类总产量7337吨,增长10.96%。年末牛存栏54293头、猪存栏10699头、羊存栏115969只,分别比上年增长8.9%、4.38%和-1.18%;全年牛出栏24565头、猪出栏16544头、羊出栏99901只,分别增长33.0%、6.39%和0.07%(表三)。
表三:2012年全县畜牧业生产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2年 |
增长% |
1.牛存栏 |
头 |
54293 |
8.9 |
牛出栏 |
头 |
24565 |
33.0 |
2.猪存栏 |
头 |
10699 |
4.38 |
猪出栏 |
头 |
16544 |
6.39 |
3.羊存栏 |
只 |
115969 |
-1.18 |
羊出栏 |
只 |
99901 |
0.07 |
4.肉类总产量 |
吨 |
7337 |
10.96 |
林业产值8130万元,增长3.3%.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34000亩,增长161.0%。全年核桃产量5200吨,比上年增长13.04%。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705千瓦,比上年增长22.9%。化肥折纯量23197吨,增长80.8%。农膜使用量144.7吨,农药使用量293吨。农村用电量664万度,增加125.2万度,增长2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增加值30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00900万元,增长50%;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1200万元,增长8.1%。
全县工业企业共生产中成药138吨,同比减少32.02%;生产中药饮片371吨,减少32.55%;自来水75万吨,增长5.63%;生产鲜冷藏肉294吨,减少52.2%;生产原煤513万吨,比上年增长1倍;全年发电量11308万千瓦时,增长70.2%(表四)。
表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2年 |
增长% |
中成药 |
吨 |
138 |
-32.02 |
中药饮片 |
吨 |
371 |
-32.55 |
自来水 |
万吨 |
75 |
5.63 |
鲜冷藏肉 |
吨 |
294 |
-52.2 |
原煤 |
万吨 |
513 |
1倍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11308 |
70.2 |
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460万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实际增长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8961万元,同比增长39.9%。其中:农户投资额966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659295万元,分别增长225.1%和38.8%。新增固定资产581998万元,比上年增长51.2%;房屋建筑面积987401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09030平方米,分别增长127.0%和15.5%;在房屋面积中保障性住房为361100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352435平方米,增长58.0%,其中住宅面积322400平方米,增长69.7%;住宅面积中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26310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2%。全年施工项目个数116个,增长54.7%;竣工投产项目个数91个,增长78.4%。
城镇投资完成情况按行业划分,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26137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0%;采矿业完成投资10610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6.1%;制造业完成投资6725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5031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7.6%;建筑业完成投资63417万元,占投资总额的9.6%;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3189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25075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8.0%;住宿和餐饮业完成投资1040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3618万元,占投资总额的0.5%;房地产业完成投资403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0.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3070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7%;教育完成投资739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1%;卫生和社会工作完成投资11027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940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4%。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按三次产业划分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137万元,同比增长17.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8451万元,增长24.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4707万元,增长127.7%。另外,农户投资完成9666万元,增长225.1%。(表五)。
表五、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产业名称 |
单位 |
2012年 |
增长%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万元 |
668961 |
39.9 |
1、固定资产投资 |
万元 |
659295 |
38.8 |
第一产业投资 |
万元 |
26137 |
17.4 |
第二产业投资 |
万元 |
478451 |
24.3 |
第三产业投资 |
万元 |
154707 |
127.7 |
2、农户投资 |
万元 |
9666 |
225.1 |
从投资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179426万元,自筹资金429959万元,其它资金49910万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27.2%、65.2%、7.6%。
从建设性质来看,新建项目完成投资568537万元,扩建项目完成投资23058万元,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46863万元,单纯建造生活设施项目完成投资9960万元,迁建项目完成投资7808万元,单纯购置项目完成投资3069万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86.2%、3.5%,7.1%,1.5%,1.2%,0.5%。
五、贸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85.5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城镇为35697.6万元,乡村24987.9万元,分别增长了20.2%和16.2%。
按行业划分情况来看,批发业完成销售额7441.1万元,增长19.8%;零售业完成44070.5万元,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完成9173.9万元,增长20.6%(表六)。
表六:贸易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2年 |
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万元 |
60685.5 |
18.5 |
#城镇 |
万元 |
35697.6 |
20.2 |
乡村 |
万元 |
24987.9 |
16.2 |
批发业 |
万元 |
7441.1 |
19.8 |
住宿餐饮业 |
万元 |
9173.9 |
20.6 |
零售业 |
万元 |
44070.5 |
17.9 |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县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33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全县年末电话用户94139户,增长4.3%,其中年末固定电话29593户,移动电话64546户,分别增长1.1%和5.8%。在固定电话用户中,住宅电话11696户,农村电话17897户,分别增长1.2%和1.0%;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移动电话用户44787户,联通电话用户19759户,分别增长5.7%和6.1%.
全年邮电通讯业务总量4187.1万元,增长22.5%。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0.79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
全县公路总里程1750公里,同上年持平。客货周转量达到81.57万吨·人·公里,增长35.5%。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保护总体大纲》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景区建设顺利推进,全年旅游人数达41万人次,增长26%;旅游业综合收入达3.6亿元,增长32.0%。
七、财税、金融、保险业
全县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2960万元,增长88.1%。其中税收完成收入10909万元,增长89.0%。完成地方财政支出72355万元,增长59.71%。财政总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4393万元,增长61.1%;教育卫生事业费支出25370万元,增长70.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586万元,增长36.1%;社会保障支出7427万元,增长22.4%。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7011万元,比上年增长29.36%。其中,居民储蓄113518万元,增长33.23%。全县各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7809万元,增长17.39%。
全县保费收入2340万元,增长22.5%。其中财产保险收入600万元,增长46.3%;人身保险费收入1740万元,增长16.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截止2012年12月底,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3所,其中小学16所,普通中学4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2所。
全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12518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数5794人,普通中学5535人,职业中学767人,幼儿园42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2%、1.95%、7.3%、-32.6%和9.6%。
全县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为1039人,其中小学教职工人数为493人,普通中学教职工人数469人,职业中学教职工人数42人,幼儿教职工人数35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4%、-6.8%、-1.7%、13.5%和6.0%。
全县各类学校毕业人数为2649人,减少25.9%。其中小学毕业生人数874人,减少32.6%;普通中学毕业人数1570人,减少22.9%,在普通中学毕业人数中,初级中学毕业人数1120人,减少31.5%,高级中学毕业人数450人,增长12.5%;职业中学毕业人数205人,减少15.3%。
2012年高考二本上线 255 人,上线率33.29 %,比上年增加11人,增长4.51%,创历史新高。全县学龄人口入学率100.0%。
全县开展科技宣传和普及工作,共举办各类大型活动4场(次),展出版面896块,发放宣传资料2.3万份,科普书籍1053册,科普挂图1985张,现场解答群众咨询3152条,受教育群众4.2万人次;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68期(次),培训群众8000多人(次);全年共向社会各界散发知识产权宣传资料8000余份,张贴知识产权宣传标语、画300余张,解答知识产权疑难问题40多例。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2年成功举办了“九成宫消夏避暑文化旅游节暨第一届槐花节”、成功举办了“秦之声”专场演出;邀请陕西电视台拍摄《七女秀陕西·麟游篇》;编制完成了大型实景歌舞剧《秦王破阵乐》策划创作方案;全年举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68场次,开展文化下乡12场次;深入镇村放映电影1224场;编制完成了《慈善寺旅游景区规划》等。
全县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36个,其中医院19个;拥有技术人员642名,比上年增长47.2%;在技术人员中医生469名,增长31.3%。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96张,增长31.2%;其中医院床位数为465张,增长3.6%。全县村级卫生室100个,拥有技术人员119名,增长2.6%。全县各类医疗机构共诊疗病人42.92万人次,增长6.3%;健康检查1.15万人次;病床周转次数为25.7次,比上年提高5.6次;病床使用率为82.98%,出院者平均住院11天。
2012年在全市年度体育比赛中共获奖牌178枚,其中金牌47枚,银牌66枚,铜牌65枚;举重、射箭、武术散打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武术套路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田径、乒乓球获团体第六名;获全市第四届“奥运争光”选材运动会上田径团体第一名;举重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积极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先后成立了群众性体育组织10个,全年共举办各类体育活动30余次,其中大型体育活动16次,共举办各类体育培训10多次,累计培训人员200多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8388人(其中男49845人,占56.4%;女38543人,占43.6%),比2011年末增加178人,增长0.2%。其中,18岁以下18782人,占21.2%;18岁—35岁为29701人,占33.6%;35岁至60岁为30756人,占34.8%;60岁以上为9149人,占10.4%。
据计生部门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33‰、人口死亡率为5.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9‰,分别比上年降低0.43、0.13和0.30个千分点。
全县城镇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7874.8万元,比上年增长9.55%.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7655.5万元,增长10.3%;在职工资总额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6766.9万元,增长10.5%,非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总额1080.9万元,增长12.8%。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837元/年,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5元,增长15.4%,增速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611.3元,增长9.2%。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96元,增长1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3603元,增长23.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2447元,增长28.9%;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20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9633人,综合参保率达到99.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5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515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395人,工伤参保人数314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521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5%。
注 1、公报中的价值指标均为当年价格,增速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2、各种收入未扣除价格因素;
3、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4、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5、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6、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本公报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7、从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即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市”、“县”、“县以下”改为“城镇”、“乡村”;取消按行业分组。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8、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1年至2010年按照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因此2011年邮电业务总量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本公报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
9、国民经济核算从2011年起,农林渔牧服务业增加值由第三产业划归到第一产业计算。
10、从2012年起,粮食总产量、畜牧业生产以市统计局评估数据为准。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公路数据来自县交通运管站;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邮电、通讯、网络数据来自县邮政管理局、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旅游、文化数据来自县文广局;金融数据来自县农行、县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县保险公司;科技数据来自县科技局;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广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育体育局;水利数据来自县水利局;环保数据来自县环保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安监局;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房数据来自县住建局;林业数据来自县林业局;畜牧业数据来自县农业局;人口三率是计生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