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健康养生】长夏湿又热,养脾正当时!几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养好“后天之本”

发布日期: 2025-07-18 10:12

每年的农历六、七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高、湿度大、闷热难耐,在中医学理论中,称之为“长夏”。

“长夏”始于盛夏而止于秋凉,占一年间的中央时段。大多数农作物在此时正处于转化和成熟、孕育籽实的阶段,按照农作物在一年中“生长化收藏”的生长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皆以长夏之化为中心。

四时若无长夏为之化,则草木虽繁茂而果实不成,秋既无收,冬亦无藏。

长夏为何要养脾

中医学早就有“脾旺长夏”的理论。长夏在五行属土,在五方属中央,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脾胃位于身体的中央,脾胃和三焦构成人体上输下传的太极枢纽,起着升清降浊作用。脾胃承担着消化食物、供应营养的重要任务,就像自然界土之养育万物一样,故中医学特别强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因脾主四肢肌肉。脾胃功能强健,则人体肌肉强壮、健康、少病、长寿。若脾土运化之功能降低,则虽能日进饮食,但不能化生气血,就会使心、肝、肺、肾等各脏腑、组织、器官皆失其滋养。“脾喜燥恶湿”,当湿气过盛,影响脾的正常功能时,常常进一步引起循环、呼吸、内分泌、血液、泌尿、肌肉、骨骼等多系统的疾病,人体抵抗力也会随之减低。

长夏如何养脾胃

1.饮食调摄

宜:清热或利湿类食品,冬瓜、豆类、小白菜、苦瓜、鲤鱼、茯苓、扁豆、薏米。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果蔬,猕猴桃、西红柿、梨、西瓜、香蕉、桃。

忌:避免过量进食瓜果,以免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避免多食酸、辣、辛、燥和油腻食品,防止助湿生热。

2.适当补水

长夏闷热,人易出汗,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喝水的方法为少量多次,即频频饮之,但每次不宜多饮,切记燥热、劳累和剧烈运动之后一次狂饮冷水。脾胃虚弱的人可用莲子、荷叶、薏米、大枣、山楂、砂仁等具有健脾、醒脾、消食、利湿的中药饮片,自制凉茶或药粥调养。

3.避免贪凉

在长夏时节,注意避免过于贪凉。不要让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以室内温度25℃-28℃、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为宜,可利用空调机的除湿功能,将室内相对湿度调到40%-60%。

4.良好睡眠

“长昼酷暑”是长夏的主要气候特点,大家应该自觉适应自然界“昼长夜短”的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提倡睡“子午觉”即增加半小时午睡时间。

5.注意避暑

长夏季节,应尽量避开烈日暴晒,最好利用早晚时间锻炼身体,锻炼时要防止汗出过多而致阳气外泄。

特别推荐做八段锦、五禽戏和太极系列运动,对调理脾胃、扶正祛邪更有帮助。

6.慎凉水浴

提倡用温水冲凉,特别是老幼体弱之人,凉水淋浴增加患病风险。

7.心情愉悦

长夏天气湿热,易使人心烦意乱,故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喜悦轻松的情绪可健脾益胃。若“七情”“过犹不及”,则可直接伤及脏腑,尤其是多思、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均对脾胃和身体不利。

信息来源: 县卫健局
打印 关闭
下一篇: 【健康养生】天热适合补阳气!这些养阳的热食,一定别错过!把体内积存的寒气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