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县民政局:同向发力,画好稳经济保民生“同心圆”

发布日期: 2022-10-08 11:22

今年以来,麟游县民政局紧紧围绕“稳经济、保民生、兜底线”总体思路,坚持以基本生活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为统揽,着力以保障基本民生、稳岗拓岗促就业、发展培育项目、建立“五社联动”机制为抓手,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全力推动民政领域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兜底保障保民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力兜牢民生底线。一是聚焦基本生活保障,兜住底。全面落实基本生活保障,用足用活刚性支出扣减、家庭财产豁免、分类施保、渐退帮扶等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纳尽纳”,倾力打造基本生活保障网。为2237户4125名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等1531.22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4.72万元,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54.22万元。二是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兜准底。建立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月探访制度,全面落实孤困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14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11.92万元。足额为3464名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281.9万元。强化对低收入人口的监测预警,将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966名“三类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全力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基本权益,做到及时干预、精准救助、综合帮扶。三是聚焦突发急难群体,兜好底。建立“分类救助”“分级审批”“先行救助”制度,对101户318名突发性、紧迫性生活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37.92万元,发挥救急解难、托底保障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对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困难的21户83人,实施“同舟工程”救助4.2万元。

稳岗拓岗保民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民政主责主业,积极服务发展大局,全力助推稳岗就业,有效保障民政队伍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大养老护理队伍建设,稳就业。面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为两所养老服务机构招聘事业管理人员2名、服务人员12名。加大社区及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岗位开发力度,帮助城乡5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二是拓展社区专职人员岗位,稳就业。摸清现有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空岗底数,增设社区事业管理岗位4个,统筹增设社区专职工作岗位20个,解决24名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就业需求。三是积极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稳就业。稳妥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培育壮大专业社。

培育项目保民生。聚焦民政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及能力提升,围绕养老、殡葬等社会事务,积极发展培育民政项目,狠抓项目建设,巩固民政事业发展基础。一是加快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投资1274万元,实施县中心敬老院二期工程建设及室内设施配备项目、两所敬老院消防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县中心敬老院适老化设施改造项目,增设护理型床位200张。投资26万元,对13个农村幸福院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二是加快推进殡葬设施建设。投资1610万元,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及殡仪馆建设。筹措75万元,以奖代补资助剩余15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建成,实现66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夯实基础保民生。以民政工作为主线,探索建立“五社联动”机制,汇聚各方力量助力基层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加快社工站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59万元,在全县建立1个社工总站、7个社工站、4个社工室,招聘专业社工人才38名,登记注册社会组织60个,注册志愿者4046人。依托社区平台,采取“专业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慈善组织”联动模式,夯实基层服务基础。二是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争取省市资金55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签约第三方社会组织,采取“资金+物质+服务”的模式,围绕未成年人、留守独居老人、生活质量不高等特殊困难群体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为其添置生活设施、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心理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务,提升社会关爱温度。

信息来源: 县民政局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县行政审批局:沛麟携手合作 “跨省通办”再升级 下一篇: 县行政审批局:服务“零”距离 全力打响做靓“麟”跑腿政务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