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破坏正常经济金融秩序,危害社会稳定大局。麟游农商银行提醒您注意识别非法集资行为,远离非法集资。
一、非法集资的定义:
非法集资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二、非法集资的危害和损失承担:
非法集资不可持续,犯罪分子通过欺骗手段聚集资金后,挥霍、浪费、转移或者非法占有,参与者很难收回资金,此外,非法集资严重干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极易引发社会风险。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
三、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
一是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二是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三是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四是利用亲情诱骗。有些参与非法集资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四、广大消费者如何远离非法集资:
1、核实资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购买金融产品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三查、两配合”,即通过各金融机构官方网站、客服热线或监管部门、行业协议网站等正式渠道查人员、查产品、查单证,核实销售人员是否是银行销售人员、所售产品是否是银行正规理财产品、所使用单证是否是金融机构出具的正规单证。
2、细读合同,确认产品属性
消费者在签署金融产品合同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产品合同内容,确认产品的细则条款和重要信息,防止以假乱真。
3、理性消费,不受“保本高收益”迷惑
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应当了解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成正比,不要盲目相信推销人员“保本高收益”的承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正规销售渠道购买金融产品。
以高收益为卖点的“理财产品”,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一旦涉入,可能血本无归。为避免上当受骗,建议消费者不轻信“退保理财”,做到“三拒绝”:
Ø拒绝相信高息“理财”和以保险公司名义承诺的高额回报;
Ø拒绝被赠送礼品、“先返息”等诱饵打动;
Ø拒绝与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以及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出具收据等。
4、保护个人信息,勿轻易出示保单和身份证件给他人
保单属于有价单证,个人身份证是个人身份证明,请务必妥善保管,切勿轻易对他人出示或交给他人,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谨防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诱导参与非法集资。
5、提高风险意识
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活动风险自担。如遇以下情形的“理财”“保险”产品,务必提高警惕:
一是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
二是以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三是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
四是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五是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六是以“扶贫”“互助”“慈善”等为幌子的;
七是在街头、商场、超市等发放广告传单的;
八是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九是“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十是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